各位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欢迎您收听由陕西省残疾人联合会和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陕广新闻联合推出的残疾人服务节目《共沐阳光》。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如果您有什么想了解想知道的,或者有好的建议和意见,都可以通过关注我们陕广新闻的官方微信公众号“1018陕广新闻”给我们留言,或者拨打热线电话029-85238917和我们联系。
不久前,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我省共有7名“全国自强模范”、6个“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集体”以及1名“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受到表彰。为进一步弘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扶残助残的文明风尚,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我们《共沐阳光》节目特别推出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展播活动,带大家深入了解我省的先进典型。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来自延安市的第七届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雷锦艳,聆听她是如何通过点亮心灯,让残疾人共沐暖阳、奔向幸福的精彩感人故事。
七月下旬,正是防汛的关键时期。22日一大早,雷锦艳便来到安塞区高桥镇乔庄村,查看残疾人大棚种植户的管理及相关防汛防灾工作等情况。雷锦艳:
(出音频)“你这个大棚管理现在好着呢,但是还要注意技术管理方面要跟上,有啥需求及时给咱残联说,我们及时协调农业技术部门给咱解决。另外就是汛期防汛也很重要,尤其是最近的大雨,防护措施也要做好。”(音频完)
雷锦艳是延安市安塞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近期,她和区残联一班人每天奔波于全区各片区,深入残疾人各项工作,了解残疾人的家庭增收、家庭医生签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需求及新升学的残疾人大中专学生入学准备和困难帮扶情况,每到一处还不忘叮嘱残疾人在汛期要注意防汛安全。一有时间就深入到残疾人身边的模式,已经成为雷锦艳及残联一班人的工作常态。雷锦艳说:
(出音频)“因为我是安塞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自1998年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快30年了,在这30年的工作中,我对安塞这片黄土地也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尤其对残疾人来说,他们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关怀,也需要我们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困难和问题。”(音频完)
雷锦艳是2020年开始担任安塞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的。在担任理事长伊始,面对全区残疾人因残返贫、居高不下的涉残信访、干部队伍信心不足等众多棘手问题,雷锦艳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她下定决心,要真心实意做残疾人的“娘家人”,绝不让一个人在小康路上掉队。谈到当初的情况,雷锦艳回忆说:
(出音频)“我参加工作不久,被组织提拔到区绿化办工作,正逢延安掀起封山禁牧、退耕还林的绿色革命。面对安塞“春天栽、秋天荒、冬天进灶膛”的植树困境,我提出“挖大坑、浇大水、栽壮苗,引水上山”的思路,在绿化办坚守了16年,带领团队让荒山秃峁披上了绿装。2023年,我们安塞这片土地被国家生态环境部授予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份荣誉背后,是黄土地教会我的“坚韧不拔”——就像那些扎根荒坡的树苗,只要认准方向,终将成林。”(音频完)
担任安塞区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后,雷锦艳便和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用一年时间走遍了全区每一个残疾人家庭。起初,许多人对他们充满戒备,有的家庭甚至闭门谢客。但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雷锦艳和同事们不急不躁,带着笔记本和真心,陪老人唠家常、帮孩子检查作业、替养殖户分析销路。渐渐的,部分残疾人放下了戒备心,一起聊起来的话也多了,曾经封闭的心也慢慢打开了。这让雷锦艳一班人在看到希望的同时,也充满了感动。雷锦艳:
(出音频)“记得在化子坪镇走访时,一位因车祸致残的大哥含着泪说,这么多年,终于有人能坐下来听我说说心里话。当然,他的问题不是简单聊聊天就能解决的,也反映出我们的工作更需要深入每个残疾人家庭,走进每个残疾人的心里。临走时,我们主动留下电话、添加了微信。”(音频完)
心扉打开了,可聊的话题就多了,雷锦艳和同事们的电话也成了“助残110”,经常下班后接到求助电话已是常态,甚至某段时间哪个残疾人没联系,他们还会主动打过去。说出心里话也只是第一步,让残疾人得到实惠、生活慢慢变好才是工作的核心。接下来的时间里,安塞区残联根据走访情况,为全区残疾人建立了动态档案,精准掌握每个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等需求。五年来,区残联累计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1186人次,为353名残疾儿童争取康复救助,发放辅具3056件,免费发放精神病药物2135人次,完成假肢适配125例、矫形器适配52例,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65例,无障碍改造730户。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雷锦艳一班人无数次奔波协调的结果。有次为了帮一个脑瘫患儿申请康复救助,工作人员跑了6个部门,腿都跑肿了,但当患者坐上残联送去的轮椅,激动地说“你们比我的亲人还亲”时,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被感动、被温暖。雷锦艳说:
(出音频)“我们千方百计落实落细党和政府的每一项惠民政策,做精做实残联的每一项业务工作,把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爱转化成为残疾人办的一件件实事好事。每当看到残疾人朋友们露出笑容,听到他们说“生活有盼头了”,我就觉得所有的汗水都值得。”(音频完)
前期的“输血”是为了让肌体恢复发展的动能,后边的“造血”才是让肌体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激发起残疾人的发展动能后,雷锦艳紧紧抓住“就业”这把让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金钥匙”,带领残联一班人帮助有条件的残疾人发展种植养殖业,建大棚、盖羊舍、协调土地、联系技术员、分析发展前景等等。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残联的大力支持下、在残疾人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残疾人就业创业工作得到了实足发展,残疾人干事创业的心劲也越来越大。2020年,两次创业失败、负债累累,天生残疾的王治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雷锦艳。区残联帮他分析胡羊养殖前景,协调土地、联系技术员,从最初的30只起步,慢慢的发展到如今存栏量达200多只,不仅还清了债务,还组建了新家庭,用奋斗成就了幸福。像王治元这样的案例在安塞区还有127个——他们用双手证明:残疾人不是“包袱”,而是能创造价值的劳动者。雷锦艳说:
(出音频)“当我们真正的把残疾人内心的动力激发出来以后,我们可以看到,其实在做好自己这份工作方面,不管是就业还是创业,他们比我们健全人更具有韧劲和对生活更有热情。”(音频完)
通过就业创业让残疾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精神世界同样需要阳光。雷锦艳带领残联一班人积极挖掘出当地残疾人运动员李格格、乔雨欣、郭维清;民间艺人曹兆富、周大平、谷万生等优秀人才,鼓励和支持他们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安塞区残联先后在第二届、第三届延安市残疾人艺术汇演中蝉联团体一等奖;还承办了延安市第三届残特奥会,荣获团体总分和金牌榜双第一。2023年7月,安塞区残联代表陕西省赴广西参加了全国辅助器具服务技能竞赛;同年9月,代表陕西省赴江西参加了全国残疾人飞镖项目竞赛,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安塞区残联还建立了教育困难互动联络群,累计帮扶了866名残疾学生和困难家庭学生,让“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在他们心中不断扎根。未来的道路遥远且漫长,但谈到未来的发展,雷锦艳却充满了信心。雷锦艳:
(出音频)“这次获得第七届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个人,对我个人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下一步我将继续结合我们安塞区的实际,结合全省残联系统“千万工程”的实施,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断提升残联在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服务水平,广泛弘扬自强模范和助残典型先进事迹,引导和激发残疾人自强不息、自我发展的动力,争取让每一束光都能照亮希望,让我区的每一个残疾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音频完)
主持人:听众朋友,您刚刚收听到的是陕西省残联和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陕广新闻联合推出的残疾人专题节目《共沐阳光》,今天的节目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您对我们的节目有什么意见、建议和想要说的话,都可以通过我们陕广新闻的官方微信公众号“1018陕广新闻”给我们留言,或者拨打热线电话029-85238917和我们联系。感谢您的收听。我们的下期节目将会在8月10日播出。接下来请您继续关注都市广播的其他精彩节目。
发布 :宣文部
分享至: